
11月25日晚,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闭幕式暨优秀节目汇演在珠海举行。

俄罗斯表演者带来的《长条蹦床》。

美国表演者带来的《爬杆》。
11月25日晚,备受关注的第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闭幕式暨优秀节目汇演在珠海横琴长隆举行。8天时间里,来自全球18个国家共25支世界顶尖队伍同场献技,为广大观众带来了精彩的国际马戏盛宴。
作为一项以弘扬马戏杂技艺术、推进国际业界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宗旨的国际性文化盛事,中国国际马戏节正以其丰富活动、精彩节目、开阔视野以及高超水准,成为珠海建设独具魅力的“文化旅游之城”的重要支撑,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随着更多国际性盛事在珠海举行,该市不断彰显出开放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文明之城、活力之城的城市特质。珠海,正向“文化旅游之城”蝶变。
展示文化软实力杂技精英用艺术讲述中国故事
闭幕式当晚,参加本届马戏节的中外马戏节目,再次以国际化、高水准的节目获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作为一项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杂技艺术在马戏节的大放异彩让人印象深刻。如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杂技团带来的《抖空竹的小妞妞》节目中,几个俏皮可爱的小姑娘,数个“嗡嗡”作响的空竹,将原汁原味的京味文化带到舞台,又融合了现代艺术,重新演绎了惊险巧妙的空竹杂技,接二连三的高难度动作带来独特的感官冲击。在幕后,这一节目经历了几代演员的传承创新。
本届马戏节在舞台、节目、艺术创意等方面均进行创新性发展,更多根植于本土的优秀艺术作品,正借助这个平台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
中国杂技团带来的全新节目《九级浪——杆技》,就把传统的杆类杂技研发出立体几何式的变换,创造更多表演可能性,更在技术中融入跑酷等元素,增强技术性。一直以来,中国马戏擅长以技术难度挑战创新,而西方马戏则擅长科技的融入、道具的创新,如今,年轻的中国国际马戏节已不断实现赶超,令世界瞩目。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戏界泰斗人物也来中国国际马戏节观摩和交流,入行27年的美国火鸟娱乐有限公司总裁皮特·杜宾斯基,参加了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他盛赞中国国际马戏节的水平一届比一届高,无论名气还是影响力,现在都已经数一数二,可以跟世界最知名的蒙特卡洛国际马戏节齐名了。
另一大创新还体现在中外马戏文化交流上。爬杆节目源于中国,参加本届马戏节的来自美国的《威廉与海洛薇姿——爬杆》节目,在传统爬杆的基础上升华,加入了他们自己的创意和元素。这些“中学西用”、融入了新发展的外国节目,再回到中国来表演,碰撞出全新的火花,促进了世界马戏文化艺术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中国节目不仅技巧性强,而且尝试以前从未有人尝试的高难度技巧、动作和道具。”乌克兰知名小丑艺术家乔治感叹说,中国马戏总是会不断推陈出新。
中国国际马戏节促进了中国杂技艺术与国际马戏文化共同发展,重构了世界马戏新格局。“中国国际马戏节让中国人重新定义了马戏,并已经成为马戏界的一个大IP。”广东决策研究院旅游产业中心主任李铭建说。
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国际性文化盛事更是夯实文化建设根基、提高软实力的重要手段。不难发现,本届马戏节上中国杂技艺术创新发展,使杂技艺术焕发出新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向世界呈现了“讲格调”“讲品位”的优秀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而在与国际杂技界学习交流、切磋技艺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传统杂技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自信地讲述了中国故事,展示了文化软实力。
创新人文交流
一流舞台折射珠海国际化形象
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国国际马戏节自诞生以来,就一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艺术惠民”的办节思路,以打造高规格、国际性的马戏杂技艺术盛会为目标,以弘扬马戏杂技艺术、推进国际业界交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
五年四届,中国国际马戏节共举办了约20场文化惠民演出,主动深入到珠海的体育中心、各高校中小学、民兵训练基地、西部地区等等,让学生、官兵等不同群体十余万人次直接在家门口就能观赏到世界一流的马戏演出。
除了珠海,中国国际马戏节还把文化惠民演出带到了澳门,先后走进澳门大学、澳门综艺馆等地,让数万澳门市民欣赏到世界文化盛宴。在澳门,通过当地的社会团体,专门邀请到了残疾人、学生、老年人等不同群体,实现了对澳门市民的惠民全覆盖,同时也是一次高规格的珠澳文化交流。
中国国际马戏节并不仅仅是一场马戏杂技文化盛宴,还是一个创新人文交流方式、完善人文交流机制的国际盛事。中国国际马戏节将各方力量整合,重点探索节庆活动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创新性地走出了不同于欧美马戏流动巡演的产业路子。
在本届马戏节中带队参加的一位副领队潘春元看来,马戏需要贴近大众市场,走出早年专业的小圈子,需要市场化、产业化运作。中国国际马戏节对文化产业市场体系改革不断在创新探索。
精彩的马戏节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回忆,马戏节结束后将如何延续马戏文化品牌?广东新空间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总规划师刘海涛建议,围绕马戏打造更多文创产品、让马戏的艺术效应、品牌效应继续发挥作用。
通过连续四届的成功举办,中国国际马戏节沉淀出了一个属于珠海乃至中国的闪亮文化品牌,既深刻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自信、文化繁荣,又加强了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为全球顶尖马戏杂技表演团队提供了世界一流的展示舞台,再一次呈现了珠海开放引领的国际化都市形象。
高端活动纷至
为珠海开放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目前,中国国际马戏节已成为珠海与“中国航展”齐名的文化盛会品牌。珠海WTA超级精英赛、2017年全国帆船帆板锦标赛、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国内外盛事接踵而至,让人应接不暇,珠海诞生了一张张新的名片。
为何如此之多的高端品牌活动都“钟情”于珠海这片土地?答案显而易见:珠海拥有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更有丰富的科教文卫等资源。最美海岸线的沉浸式体验、永不落幕的国际品牌,扩大了城市品牌影响力,珠海正逐步升级为亲子游、家庭游、自驾游等层次更加丰富的“文化旅游之城”。
高端品牌的不断引入,已成为推介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凝聚成了珠海强大的吸引力。数据显示,珠海去年共接待游客3901.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7.08亿元,再次获得了大幅增长。
接下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粤港澳大湾区的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通车,珠海正处在推动改革发展上新台阶的关键时刻。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竞争力,对于珠海构建开放新格局、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高地和“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将带来积极促进作用。
中国国际马戏节等国际盛事通过发挥区位优势,利用黄金发展机遇期,将继续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为今后珠海的创新发展、开放发展提供更多机遇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