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泛珠三角视窗 > 广东省

2015年广东大事要闻

来源: 日期:2017-12-04

2015年广东大事要闻

概况

广东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南部。19491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成立。2015年辖21个地级以上市、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62个市辖区、4个乡、7个民族乡、1128个镇、445个街道办事处。年末户籍人口9008.38万人;常住人口1084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454.3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80‰。广东自古就是中国海上贸易和移民出洋最早、最多的省份,是中国著名侨乡,祖籍广东的海外华人、华侨3000多万人,归侨、侨眷3000多万人。

根据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15年广东省陆地总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其中岛屿面积1916平方千米。沿海有大小岛屿1431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另有明礁和干出礁956个。全省大陆海岸线4114.3千米,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3万平方千米,其中内海4.89万平方千米,领海1.64万平方千米,200海里专属经济区35.40万平方千米。

广东省动植物种类多样。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774种。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等7种,属于二级的有桫椤、广东松、白豆杉、樟、凹叶厚朴、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种。

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以及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水文监测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2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145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

广东省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接处,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较多。至2015年底,全省发现矿产148(亚)种,已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有101种。广东省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前10位的矿产61种,居全国前3位的矿产26种,居全国第1位的矿产7种,分别为铌钽矿、碲矿、高岭土、建筑用花岗岩、水泥用粗面岩、建筑用大理岩、泥炭。

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广东省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有全国唯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

广东土特产丰富,主要有新会陈皮、梅县金柚、紫金蓝塘猪、罗定肉桂、封开油栗、德庆贡柑、阳春春砂仁、从化荔枝、英德红茶、徐闻良姜等“广东十件宝(旅游土特产类)”。截至2015年底,广东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河源米粉、郁南无核黄皮、廉江红橙等133个。

广东省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国家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81个,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广州市长隆旅游度假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深圳市华侨城旅游度假区、深圳市观澜湖休闲度假区、佛山市西樵山风景名胜区、佛山市长鹿旅游休博园、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梅州市雁南飞茶田景区、清远市连州地下河、惠州市罗浮山风景名胜区、阳江市海陵岛大角湾海上丝路旅游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肇庆市星湖风景名胜区、佛山市西樵山风景名胜区、韶关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惠州市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惠州市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湛江市湖光岩风景名胜区、深圳市梧桐山风景名胜区。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集中地,在土著文化、族群文化、学术文化、艺术文化、民间信仰和地方聚落文化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为岭南文化十大名片。广东汉族居民主要分为广府、客家与潮汕三大民系。三大民系的人民长期各自保持其生活习俗、文化意识和性格特征,共同构成岭南文化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风情魅力。广府文化以西江流域特别是珠江三角洲为核心。粤方言、春节花市、粤菜、早茶、“三间两廊”民居、粤剧、粤讴、广东音乐、粤绣、广东象牙雕等构成广府文化的重要内容。潮汕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潮汕方言,三山国王信仰、“施孤”、“出花园”等节俗礼仪,潮剧、潮州歌册、潮州音乐等曲艺,陶瓷、潮绣、潮州金漆木雕等工艺,潮州菜和工夫茶等饮食习俗,“下山虎”和“四点金”等民居样式成为潮汕文化特征。客家文化体现客家人刻苦耐劳、自立自强、家族观念强固、崇尚读书的特性,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广东汉乐、客家菜、客家围屋等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省有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自然遗产中国丹霞(丹霞山)、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广东粤剧、世界记忆遗产侨批档案,有广州、潮州、肇庆、佛山、梅州、雷州、中山和惠州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15座,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1个,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21个,中国传统村落126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1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多处。有147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84人。

广东名人辈出。主要有首任南海郡尉任嚣,南越王赵佗,经学“三陈”陈钦、陈元、陈坚,撰写中国第一部区域性的物产专著《异物志》的杨孚,隐居罗浮山修行炼丹的葛洪,建立陈朝的陈霸先,南越部族首领冼夫人,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开元三贤相”之一的张九龄,任潮州刺史的韩愈,广东第一名医陈昭遇,广东第一位状元莫宣卿,被贬岭南的苏轼,“白沙学派”陈献章及弟子林光、张诩、陈庸、湛若水等,“吾粤之昌黎”黄佐,“岭南三忠”张家玉、陈子壮、陈邦彦,清初“岭南三大家”的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抗击侵华英军舰的关天培,创立学海堂的阮元,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中国第一个新教华人牧师梁发,太平天国洪秀全,制造“地平式日晷”的邹伯奇,中国第一位医学硕士黄宽,“东塾学派”陈澧,创办中国第一家水泥厂的唐廷枢,与军舰共存亡的邓世昌,创办中国第一家华侨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的陈启沅,画坛“二居”居巢、居廉,创办中国最早电灯公司的黄秉常,中国第一个毕业于美国高等学府的留学生容闳,中国第一位飞机设计师冯如,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詹天佑,岭南武术宗师黄飞鸿、叶问、李小龙,“维新变法”的康有为、梁启超,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领导海陆丰农民起义的彭湃,电影明星阮玲玉,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岭南画派的“岭南三杰”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及名师关山月、黎雄才,岭南琴派的黄煟南,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粤剧名伶薛觉先、马师曾、红线女,十大元帅叶剑英等。

2015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72812.55亿元。固定电话用户2807.1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5009.75万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2.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42.14平方米。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6.97万人,年末就业人员6219.31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5086.53万人,比上年增长5.8%;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711.85万人,增长1.8%;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424.17万人,增长0.9%。城市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93.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1.6%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初显

2015年,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广东要着力构建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同步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在建设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全年全省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5%;技术自给率71%,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二位。

 

广东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绩显著

2015421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挂牌。至年底,累计新设立企业5.6万家,注册资本1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20家,吸引合同外资1566亿元人民币,3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广东自贸试验区投资设立51家企业。

 

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覆盖

2015年,广东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取消药品加成为突破口,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财政投入弥补减少的收入,同步推进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年全省58个县(市)153个县级公立医院均参加改革,实现县级医院全覆盖。

 

 

全省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

截至2015年底,济广高速公路(平远至兴宁段)、包茂高速公路(信宜至电白段)、潮惠高速公路一期工程(普宁至陆河段)、汕湛高速公路(揭西至博罗段)、大广高速公路(连平至从化段)等项目建成通车。新丰、紫金、连平等8个县(市)结束未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广东省67个县(市)实现“县县通高速”;与陆路相邻的广西、湖南、江西、福建4省(区)均有3条以上高速公路相连,经过广东的21条国家高速公路已有14条实现粤境段全线贯通。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7018千米,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

 

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开局良好

2015年,珠江西岸“六市一区”(珠海、佛山、中山、江门、阳江、肇庆和佛山顺德区)和省直及中央驻粤有关部门,突出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创新驱动等工作,推动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是年,珠江西岸“六市一区”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逐季攀升,实现增加值262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7.2%)高出7.0个百分点;完成投资1165.5亿元,增长56.8%,增速比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投资平均水平(20.8%)高出36.0个百分点。新引进投资额超1亿元装备制造业项目179个(其中投资额超10亿元项目44个),计划总投资1418.6亿元。推进安川机器人、新兴重工、巨涛海工等92个投资超1亿元项目新开工建设,推进艾默生电气、中国中车珠海基地、三一海工、佳明重工、英格电气等86个投资超1亿元项目投产。有818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计划总投资386.6亿元,共有456家装备制造业企业完成技术改造,完成投资额108亿元;新培育认定装备制造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家,占珠西新培育认定总数的28.4%;建设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等创新平台268个;经批准设立先进装备制造业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1个;广东省人社厅在全国率先探索实行“海外人才绿卡制度”,引进珠江人才计划高端装备先进制造领域科研团队10个;建设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及网络平台42个、培训5.6万人次。新增装备制造业上市企业(含主板、创业板、中小板、新三板)33家。以龙头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集聚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发展转变,支持推动珠海市高栏港海工产业园入选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鼓励和支持中山、顺德规划建设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加快佛山、江门、肇庆等地6个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重点培育珠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佛山市智能制造装备、中山市光电装备、江门市汽车及零部件、阳江市高端不锈钢、肇庆市汽车零部件、顺德区节能环保装备等7个产业集聚区,工业总产值达到3228亿元,新增年产值超700亿元。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取得成效

2015年,广东省各级农业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全省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国家对广东省种植业和畜禽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到96.5%99.2%。截至201512月,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70个县级农业部门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大部分乡镇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职责。在检测机构建设方面,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81个县(市、区)建立农检机构,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农业综合执法范围。全省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抽检农产品样品205万个。全省组织开展2015年度农产品检测机构能力比对活动,参加种植业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畜禽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能力比对的农产品检测机构分别达到74家、47家和43家。全省有72个农产品检测机构通过机构考核(备案),其中省级农产品检测机构6个、地级以上市农检中心21个、县级农产品检测机构27个、镇级农产品检测机构3个、民营检测机构9个,出入境系统检测机构2个,质监系统检测机构4个。全省创建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778个,制订省级地方标准551个。2015年新建菜果茶标准园44个,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3个。在76个县开展标准化生产保障质量安全项目试点示范建设工作。强化“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识品)认证和监管。认证“三品一标”产品2592个。组织评选广东省名优特新农产品300个,广东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上受到好评。

 

高水平大学建设启动

2015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意见》,设立50亿元专项资金,高水平大学建设正式启动。省教育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制订高水平大学建设实施方案、资金安排方案、管理办法等,确定7所重点建设高校和18个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召开高水平大学建设工作布置会、建设方案论证会以及建设工作通报会,并与各参建高校签订“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省委组织部、编办、发改委、科技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审计厅、外办等部门深入参建高校调研,针对高校反映突出的体制机制问题制订改革政策。参建高校在重点学科、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交流合作等方面推进各项建设,有4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1%,与20151月相比,新增9个学科,增长26%;另有4个学科入围ESI全球前千分之一。至年底,参建高校在研国家级项目6102个,比上年增长6%;在国际期刊发表论文13911篇,增长15%;省级以上科研平台459个,增长22%。参建高校还围绕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出创新成果。

 

2015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

2015111820日在广州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省长朱小丹等省领导与20位省长经济顾问参与会议。会议以“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创新驱动与共赢发展”为主题,闭门会议设3个分议题:“实现广东智造”“拥抱互联网+”“营造创新环境”。20位省长经济顾问从全球化和专业化的视野对广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许多极具前瞻性和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胡春华在会议期间会见全体顾问,朱小丹全程参与各项重大活动,徐少华、招玉芳、邓海光、温国辉等省领导出席会议。此次国际咨询会拓宽广东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设立一批创新发展的高端合作项目,展现广东省开放创新的良好形象,体现国际咨询会作为广东省最高层次对外经济交流平台在服务经济发展大局、扩大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

20151119日,2015广东经济发展国际咨询会在广州召开。图为省领导会见20位省长经济顾问

 

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启动

20154月,广东省委办公厅、省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要求“开展省情调查,对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与现状进行全面普查,组织编写出版《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通典丛书》”。5月,省政府召开全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对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以下简称“普查”)作出具体部署,普查工作正式启动。9月,经省政府同意,省地方志办公室印发《广东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方案》,明确普查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1122日,召开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会议,要求在次年2月底前完成普查试点工作。各地有关部门统筹资源,有序推进;除各级政府普查工作人员外,数十万名大专院校师生、中小学教师、离退休干部、志愿者、熟悉地情的村民、地情专家等参与其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将其列入国情调研基地项目,普查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