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广州

五年新建五所儿童医院 分别位于黄埔、南沙、增城、荔湾和海珠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8-01-17

近日,市府办公厅印发了《广州区域卫生规划(20162020年)》。其中明确,将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外围城区等转移,在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和增城等区域各选择1~2所大型综合医院建设成为片区医疗中心。

此外,规划还要求重点提升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口腔、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并合理布局产儿科资源、加强精神卫生资源配置。

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控制在7.0张,其中,医院床位数6.1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0.9张。同时,在医院床位中,公立医院床位数不超过4.6张,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为社会办医院预留规划空间。

外围5区新建片区医疗中心

规划中明确,积极引导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城市发展新区、外围城区等转移,对不能达到医院建设标准且就地改造和发展受到限制的市属以上大型综合医院,鼓励迁至花都、番禺、南沙、从化、增城区等资源薄弱地区,相应区域的医院床位增量优先给予迁入的大型综合医院。

在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和增城等区域各选择1~2所大型综合医院建设成为片区医疗中心,并联合专科医院、其他医院,以及相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带动区域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的提升。到2020年,每个区至少设置1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和1所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含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等)。

此外,规划中还提到,规划新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广州市老年康复医院、扩建广州市老人院医院,支持医疗资源富余区域的一、二级公立综合医院通过突出康复、护理等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相应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

迁建广州市正骨医院

和越秀区儿童医院

规划还要求,重点加强中医、儿科、妇产、精神卫生、口腔、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广州市中医医院新址建设,实施区级中医医院强基工程,迁建广州市正骨医院和从化区中医医院,加强荔湾、白云、番禺、增城等区中医资源配置。

合理布局产儿科资源,规划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和增城院区、荔湾区和海珠区儿童医院,迁扩建越秀区儿童医院,并加强白云、番禺、花都、从化等区产儿科资源配置。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要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年分娩量1000以上的助产机构设置儿科病房,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儿科床位数达到医院开放床位总数的10%。

加强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升级改造市惠爱医院芳村和江村院区,加强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收治能力建设,加快推进黄埔区萝岗红十字会医院、番禺区岐山医院、南沙区第三人民医院按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标准化建设,花都区、从化区和增城区各规划新建1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市、区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均设立精神科(心理科)。

规划提要抢先看

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0张,包括6.1张医院床位数和0.9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

2020年,每区至少设1所三级综合性医院和1所二级以上中医类医院。

新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南沙院区和增城院区、荔湾区和海珠区儿童医院共5所儿童医院。

新建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疗康复中心和广州市老年康复医院,同时扩建广州市老人院医院。

迁扩建越秀区儿童医院,加强白云、番禺、花都、从化等区产儿科资源配置。

推进广州市中医医院新址建设,迁建广州市正骨医院和从化区中医医院。

加强综合医院儿科建设,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和年分娩量1000以上的助产机构设置儿科病房。

黄埔区萝岗红十字会医院、番禺区岐山医院、南沙区第三人民医院按二级精神病专科医院标准建设,花都区、从化区和增城区各新建1所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规划将全市各区的医疗资源配置分成控制发展区域、平稳发展区域和鼓励发展区域三大类:

控制发展区域

越秀区

优质医疗资源集聚区域,严格控制公立综合性医疗机构床位规模,着重优化改善现有基础设施条件。

鼓励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以提高区域内疑难重症诊治和科研教学水平为主要方向,加大软件投入,加强内涵建设,做优做强。

鼓励发展区域

包括黄埔、番禺、花都、南沙、从化、增城等6个区

以上区域床位资源配置相对不足,着重扩容提质。

根据人口发展规模,加大政府投入,有计划、有步骤重点建设相应规模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适当增加床位配置,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建设,提高区域医疗综合服务能力。

平稳发展区域

包括海珠、荔湾、天河、白云等4个区

属中心城区且床位资源配置水平较高,注重对医疗资源的合理规划和调整。

提高现有机构的服务质量和使用效率,鼓励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适当增加康复、老年护理、儿科、精神卫生等紧缺专科的床位配置。

2020年家庭医生实现全覆盖

未来将进一步优化城区15分钟、农村30分钟医疗卫生服务圈。按照街道办事处范围、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等要点综合考虑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布局,原则上每个街道办事处所辖范围或3~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推进居民或家庭自愿与签约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优先覆盖老年人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孕产妇、儿童以及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并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到2017年底,力争达到国家和省提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分别达到30%和60%以上;到2020年,签约服务扩大到所有常住人口,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

同时推动人口数据库、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数据库资源整合,建设广州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市人口全覆盖和数据共享。建设广州市区域影像中心、区域检验中心、区域病理中心和区域心电中心,实现大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信息互联互通共享。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