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举行 探索金融监管新模式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8-01-15

广州市政协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在珠岛宾馆举行。

广州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各界别委员代表座谈会12日举行。座谈会以6分钟“预约发言”为主,16名委员以PPT演示的方式脱稿发言,还有2名委员“抢麦”成功,争取到即时发言机会。在整整3个小时内,委员们热情高涨,重点突出,给出了许多可操作、能落地的好建议。委员有提案,部门有回应。据了解,对于委员们的建议,广州市相关部门将用一个月时间,给出一份详细“答卷”。

加强类金融风险防控

市政协委员方颂代表广州市政协经济委员会、民建广州市委员会发言。他总结了近两年来广州在金融业发展方面的成效,同时围绕广州的金融风险防控,提出了具体建议。方颂表示,2017年前三季度,广州市金融业增加值1380亿元,增长8.3%,高于GDP增速1个百分点。在金融风险防控方面,广州的工作同样扎实有效:一方面稳步推进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清查互联网金融违规活动;另一方面设立全国首个金融风险监测机构,提升风险分析能力。

 “广州金融业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也面临着挑战。”方颂分析,中国金融业正行驶在技术、产品创新的高速路上,但技术与金融的结合,增强了金融风险的隐蔽性、传染性、突发性和负外部性的特征,特别是在当下,新型非法集资、互联网金融、形形色色资产管理等局部风险仍然存在甚至还在累积。

方颂建议,一是要加强事前监管,对各种类金融机构实行“先核准后开业”的制度,凡从事金融活动的企业,均需取得金融主管部门核准或备案后方能开展业务。二是要加强对金融广告的管理,规范线上及线下贷款、投资理财广告的发布,严禁误导和欺骗社会公众。三是尽快成立金融监管局,赋予其执法权,弥补“行政监管”空白;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应加强联动,主动监管,敢于作为。

助力广州跨国技术IP转移落地

市政协委员谢旭辉表示,2017年中国(广州)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中,参赛者大多来自海外,大赛进入全球前100强的项目均有在广州落户的需求。不过,他在对接这些项目落地广州时发现,跨国项目和技术如何转移到广州是个问题。

他分析,在技术知识产权的跨国转移中,存在着跨国技术IP壁垒,技术资源有效匹配与产业化落地难,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高端技术经纪人才缺乏等问题。“有些区域有意向,但没有适合的场地;有些区域有意向、有场地,但其产业导向与国外技术拥有者的需求不匹配。”

 “广州打造国际创新枢纽,高端技术落地及人才聚集是重要抓手,在广州建设跨国技术IP转移落地的产业基地正当时。”他认为,广州作为中国对外商贸的千年商都,人才、资本、产业、服务机构汇聚地,有海交会等对接国内外产业、企业和科技成果的平台,经济体量大,产业覆盖率广,技术转移市场初具雏形,在引进国际先进技术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他建议,在广州建立一个以跨国技术IP转移为主的国际技术成果落地产业基地,以解决高端技术经纪人才、跨国技术转移服务机构问题,集聚全球高端技术资源、资本以及产业落地。他以技术发达的国家和企业为例,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目前在54个国家设立了739个分中心,欧洲企业网络公司(EEN)覆盖全球54个国家,拥有600多个技术转让与商业合作组织。此外,他还建议,以广州市政府主导,每年举办年度(广州)全球知商节,解决技术IP转移通路问题,甄选全球高端技术资源与人才。

激发民间投资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市政协委员刘水河代表广州市工商业联合会发言。他表示,近年来,广州民间投资下滑,原因是多方面的。鼓励和加大民间投资对于广州市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上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促进民间投资平稳快速发展,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在全面推动广州“民营经济20条”落实落地落细方面下功夫。

刘水河建议,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外地民企投资落户;增强发展信心,激发民企投资热情,健全领导干部挂点联系民企制度,加强相关民间投资政策细则的推送和辅导;消除隐性壁垒,畅通民间投资渠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挖民企投资潜力,引导民企在优化发展、并购重组等方面加大投资,帮助民企规避风险;健全保障机制,释放民企投资活力,进一步解决民企融资难题,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完善投资服务体系等。

充分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增长极”作用

市政协委员周鹤龙表示,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枢纽、商贸网络、文化、城市功能、基础研究创新和人居环境优势,在联系粤港澳,带动腹地发展方面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周鹤龙表示,广州可通过以下路径,发挥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增长极作用。“首先要加强基础设施一体化对接,提升广佛交通同城化水平、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快速轨道联系、拓展广州与腹地间的通道。其次积极建设重大科创平台、科技转化平台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领珠江两岸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最后推进高端要素自由流动和市场融合,加快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建设。”

制定工匠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政策

市政协委员宋丹代表民进广州市委员会发言。她认为,广州要建设产品品质之城、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离不开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塑造并非一日之功,需要解决在社会观念、消费理念、从业心态、人才培养、激励保障机制、市场监管等方面的问题。“在社会观念上,重知识学历、轻劳动技能的观念尚未根本改变,职业教育吸引力严重不足。在人才培养上,职业教育学生的上升通道不畅通。在制度设计上,缺乏对工匠人才的激励政策,公共服务尚未完全覆盖外来务工人员。”宋丹提出社会在培养“工匠人才”方面出现的几大问题。她表示,由于对“工匠人才”的重视不够,工匠人才普遍存在稳定性不够、流失率较大的问题。

宋丹认为,广州应该加大力度,制定工匠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政策。“在政府层面,可通过制度顶层设计,制定技能与工资待遇、技能与工程造价挂钩的指导文件,引导企业建立工匠业绩评价、职级晋升、荣誉授予、分配激励的机制。同时,根据行业特点,探索出台服务工匠人才的政策。比如在全市来穗人员公共服务积分体系框架下,将全市对来穗人员的入户、居住、医疗和子女教育等服务优先覆盖到与本地企业签订较稳定劳动合同并购买了社保的工匠。”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