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放前沿

第四届世界城市日论坛昨举行 世界城市治理者共商“开放创新”方略 广州印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来源:广州日报 日期:2017-11-01

 

历史建筑的厚重优雅和新时代雕塑的简约流畅在沿江路上碰撞出新“火花”。

 

东晓南高架上簕杜鹃盛开,是广州有名的“空中花廊”。

 

秋日的海珠湿地。

 

市民代表邱瑞贤在论坛上演讲。

1031日是第四届“世界城市日”。中国住房城乡建设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共同在广州举办2017年“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克洛斯指出,广州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最好的印证。世界城市日论坛上,各界嘉宾同台,围绕“城市治理,开放创新”的年度主题,共同分享城市治理经验,探讨获得美好生活的方案。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何颖思、贾政(除署名外)

城市治理创新实践展 看广州城市治理范例

作为今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展——“城市治理创新实践展”,1030-111日期间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连廊举办,整个展览占地面积620平方米,通过互动模型、视频以及几何形展墙等形式展出城市治理的优秀案例。

广州也在主题展中展示其在城市治理中的种种探索,联合国副秘书长克洛斯称赞广州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总主题的一个范例。

海珠湿地公园

世外桃源般的人居范例

今年在住建部公布的“2016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名单中,广州海珠湿地公园在列,成为全国“城市园林绿化及城市生态修复”领域实践上再添一处“广州范例”。

为了平衡湿地保护又兼顾合理开发,广州市探索性提出全国首例“征而不转”土地政策,对生态、农业用途的非建设用地依法定权限按原用途征收为国有,实现土地在大范围内的平衡。

通过5年来创造性的实验,海珠湿地在保护环境与开发利用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最新检测数据显示,湿地水体水质明显改善,水质基本从V类提升到Ⅲ类,部分指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空气中的PM10PM2.5分别下降了7.3%19.44%。动物的多样性方面,鸟类种类由建设初期的72种提升至133种,占广州市鸟类总数的53%。鱼类和底栖生物均为36种,基本涵盖珠江水系鱼类种群和底栖生物种类。

5年间,海珠湿地还成功举办第20届、第21届、第22届园博会,收获了“广东最美湿地”“湿地保护杰出奖”“国家湿地公园四颗明珠之一”一系列荣誉。

空中花廊

穿行在头顶的风景

广州素有花城美誉,在淫雨霏霏的春天,有火红的木棉;在艳阳高照的夏天,有如火的凤凰花;在朔风瑟瑟的秋天,有怒放的簕杜鹃;即使在阴晴不定的冬天,也有梅花守在枝头。作为国内最早进行桥梁绿化的城市,广州在城市绿化的过程中,以桥梁绿化为切入点,利用立体绿化的手段向空中“要地”。桥体绿化就是立体绿化的重要形式,广州从天桥绿化着手,在城市绿化空间有限的条件下,丰富了城市的绿化景观,促进了城市生态平衡。

2003年起,广州率先进行桥梁绿化工程探索,成为国内最早进行桥梁绿化的城市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广州市在桥梁绿化施工及养护方面已经摸索出成功的经验,成为国内桥梁绿化最多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景观效果最好的城市之一。

今年春节,广州天桥和立交桥上的“簕杜鹃空中花廊”在朋友圈中刷屏。这是自2003年天桥绿化建设以来,簕杜鹃首次在1月开花。广州天桥景观实现了质的飞跃,由最初的“三季常绿、两季有花”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再到如今的“四季有花、四季常绿”,三级转变备受全国瞩目。

目前广州共完成353座桥梁的绿化工作,总里程长达309公里,增加绿化覆盖面积100多万平方米,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城市“空中花廊”。“空中花廊”既美化了城市生活空间,还有效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让市民真正感觉到生活在“花城”。

把道路还给行人

广州道路新标准

走在广州街头,令人愉悦的不仅有头顶的“空中花廊”,脚下的“品质化示范道路”也让行人感叹广州对于道路细节的关注。

南沙区滨海路上路边设有免费WIFI,走在路上也能自如上网;越秀区沿江路上行道树都贴着二维码名片,扫一扫就能知道这个树的“姓名”“年龄”;黄埔区开泰大道上的过街天桥安装了自行车导轨,推车上桥轻松不少……

为提高城市道路品质,经过三个年头的实践探索,广州市以城市环境提升建设为着力点,形成“广州方案”。

2016年,广州市借鉴总结国际一流城市道路建设标准,结合实际,广州市提出“全要素设计理念”,通过以“国际视野、工匠精神”打造“一区一示范路”为试点进行落地实践。

在沿江路感受岭南风情临江老街,在长堤街作为示范路,体验十三行的码头文化;在天河路看看最时尚的商业核心区精品街区……11区建成长达22.9公里的示范路,引社会各界点赞,成为广州城市的新名片。

2017年广州城市环境提升工作以“云山珠水两轴七板块”为核心区域,形成连贯的提升空间,并突出重点,打造“成网成片”的提升节点。打造“七大板块”,实现广州城市空间尤其是中心六区空间质的提升。七大板块包括:云山——白云山周边、珠水——珠江景观带、传统中轴线、新中轴线、机场等重要城市门户、重要道路、琶洲等重点片区。

高端访谈

广州有卓越的

城市治理能力

 “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落户广州,让更多的外国嘉宾更全面地认识了解广州。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克洛斯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广州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最好的印证,他说:“广州有着非常卓越的城市治理能力,也是一个成功治理的范例,在这座城市里能够感受到广州治理城市的绿色概念,走在广州仿佛走进一座城市花园,建筑和自然有一个完美的平衡。”

另一方面,广州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也找到了一个完美的平衡。克洛斯表示,广州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化大都市,有着多个国际枢纽,也是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但同时在广州的很多地方,你却能感觉自己置身中国传统乡村,在那里可以看到中国岭南文化的火花。

对于广州城市治理的未来,克洛斯表示很有信心。他认为广州有一支很棒的城市管理队伍,正在把广州打造成为一个让城市生活更美好的典范。

南非驻华大使多拉娜·姆西曼表示,2017世界城市日是由联合国指定的每年1031日举办的活动,而广州也是得了两次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以及相关的奖项,可以说在广州举办这次活动是再适合不过的了,我相信广州一定可以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为我们创造一个重要的平台,让我们促进社区居民对城市发展的兴趣和关注,让我们能够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当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尤其是在城市包容性方面所发挥作用。

联合国驻华机构协调员罗世礼觉得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广州,“广州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范例,让我们能够见证城市化进程以及良好的城市治理。”

主题演讲

政府代表:

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开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创新是破解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国家住建部副部长黄艳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过去五年中国历史变革和城镇化成绩,以及中国进入新时代的目标之方略和治理创新工作任务以及需要落实的实践。

联合国驻华机构协调员罗世礼特别关注城市包容性,“这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一个关键要点。现在的城镇化应该有更好的城市包容性,包括新机会、平等等。”他认为,政府应该采取更多相关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基础设施及相关的基础服务,以及对新来人员的接受性是能够促进城市的平等化建设的。”

市民代表:

广州的美好信手拈来

作为社区代表(优秀青年),广州日报资深记者邱瑞贤在主题演讲中提到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感受到的广州城市变化,“就在上周,我和我的小伙伴在有千万用户的‘广州参考’客户端上,发出一个引发朋友圈刷屏的新媒体产品,题目是《美好生活@广州》。图片全来自广州日报摄影部的同事每天跑街随手拍,设计这个产品两人只花了两天。这就是广州。这座城市的美好,信手拈来,涉笔成趣。”

 “五年前,我结束了开车上班的日子,既是因为这座城市里有全球运营服务可靠度排第一位的地铁,也因为这座城市率先张开怀抱迎接网约车、共享单车的莅临。天气好的日子,我喜欢步行,既带点自豪又时刻监控着‘广州蓝’、‘珠江清’的刷屏,这也是广州。”邱瑞贤说道。

世界城市日征文获奖代表陈坚正好也是城市管理一分子,他说,大家的目标是让城市不要淹没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不要迷失在对GDP片面的追求中,城市需要漂亮的脸,更需要营生的嘴,充满烟火味的城市才是真正的家园。他在江苏南通这个城市生活了三十多年,只有在真正为它的平安或繁荣承担一份责任时,才找到了亲切感和归属感。

专家智慧

 “外脑”建言广州城市品牌建设

2017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可谓中外大咖云集。对前来广州参加论坛的美国前总统卡特法律顾问的哈维·佐丁(Harvey Dzodin)而言,这是他继8月参加《财富》全球论坛100天倒计时活动后,短短两个月内第二次造访广州。

这一次,他不仅自己来到广州,还邀请了他的一众“大咖”好友——希腊雅典市副市长亚历山德罗斯·莫迪亚诺(Alexandros Modiano)、广告巨头奥姆尼康集团前副总裁蒂姆·洛夫(Tim Love)、资深传媒人韩桦(Helen Han)等,一起前来参加世界城市日系列活动。大咖“朋友圈”带动一众“外脑”,借着参加世界城市日活动的机会,中外专家们纷纷对广州城市品牌建设出谋划策。

哈维·佐丁:

用微信向世界年轻人推广中国

央视特约评论员、美国前总统卡特法律顾问、ABC电视台前台长、副总裁哈维·佐丁坦言,他1988年第一次到广州,也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对广州很熟悉,但对于很多外国人而言,可能只听过广州的名字,或是知道广州美食,但并不了解广州如今所创造的奇迹。

谈及对广州城市形象的建议,他以自己熟悉的中国“朋友”微信为例——长期在中国生活,让佐丁每到一个城市,都习惯了拍照发朋友圈。佐丁说,广州是微信的诞生地,微信可以连接世界上每一角落的微信用户,这能成为很好的平台。“通过微信,向世界的年轻人推广中国,增进年轻人认识中国和广州。”

亚历山德罗斯·莫迪亚诺:

大型比赛有助于广州提升城市形象

虽然莫迪亚诺第一次到访广州,但作为世界城地组织(UCLG)成员城市雅典的副市长,他早已了解世界城地组织联合主席城市广州在城市创新方面做出的贡献。他告诉记者,这几年,他观察到广州越来越频繁地举办和亮相国际会议和活动,知名度不断提升。所以当他受邀参加在广州举办的世界城市日活动时,他当即答应了。

 “我刚到广州,就被这里的环境和鲜花所吸引,这里的城市面貌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对没能早一点来到这里感到遗憾。”莫迪亚诺微笑着说。

他认为,在城市品牌塑造上,广州应该打造其独一无二的标签。他认为,举行大型体育赛事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好机会。雅典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并曾成功举办2004年奥运会。广州也曾举办过2010年亚运会,这里也有非常成功的足球队,这些对城市形象都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他认为,大型体育赛事对城市国际化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人们通过奥运会了解一座城市,并愿意前来游览。”

蒂姆·洛夫:

商业文化塑造广州名片

奥姆尼康集团前副总裁蒂姆·洛夫坦言,1992年,他第一次来到广州,此后的20多年里,他经常到访广州。在此期间,他亲身经历了广州的巨大变化。“记得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城市里有很多的市场,人们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而现在,可以看到这里是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大都市。当然,路上的自行车也越来越多,只是变成了共享自行车,我去过全世界69个国家,但对于这里的印象格外深刻。”

他认为,对于外国人而言,谈及广州,人们总会联想到一个遥远东方的浪漫海港城市,而且,许多美国人都知道广东美食,但或许由于距离的原因,很多人对广州并没有深入的认识。“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可以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知晓广州。”

他以自己曾工作过的宝洁公司为例,改革开放后,当时很多国际大型企业开始关注中国市场,许多企业选择在香港设立总部,但宝洁公司考察之后最终选择了广州。“经过多年的成长,宝洁与广州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这里能给企业发展提供最需要的科技和创新资源,并能源源不断提供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智力资源。”

他坦言,每一个城市都有一个不得不去的理由,这个理由可以成为城市名片。广州的“名片”就是这里鼓励商业发展的环境。“商业文化融入了城市的血液当中,也是广州保持竞争力的重要原因。”

韩桦:

创新、宜居可成为广州新关键词

广州拥有悠久的国际交往史,如何传承值得思考。美国新闻集团中国区前副总裁韩桦说,广州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背山面海的地理优势没有变过,广州也是中国从未关闭过的对外通商口岸。长久以来,广州的商业始终融于城市的血液和基因当中。

谈到广州未来的发展,韩桦坦言,广州可更聚焦于一两项让人印象深刻的关键词,创新经济、宜居等都可以成为广州的“新关键词”。她解释,广州是微信的诞生地,传播中国故事,跟中国人打交道,微信都是重要渠道。这正是广州创新经济焕发新活力的体现。广州还是一座宜居之城。“对广州而言,宜居仿佛是与生俱来的,这些都是广州独一无二的特色。”

创新引领城市发展

作为国际学术界代表,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主席李察尔在主题演讲时指出,智能可持续化城市包括了纳米技术、机器人技术、生化技术、物联网、3D打印以及自主驾驶等所有技术的应用,还具有越来越高的可达性以及连接性,因此需要应用更多的互联网和机器人技术,并要积极应对这一系列科技带来的变化和挑战,利用技术弥合文化上的鸿沟。

 “我们看到有很多的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大数据的应用、开放数据以及无处不在的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这些都为城市的面貌带来很大的改变。”李察尔说,虽然目前还没现成的蓝图,但各种新技术在智能城市中将会无处不在,极大地提升环境的质量以及人民生活的便捷度,为了做到这点,必须让城市变得更加开放,而且要改善城市治理。

专家们也在反思城市建设中对外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指出,国外的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国内有的公共空间大而无味,更多是展示,没有考虑人们实际需求,因此造成了浪费,不能激发活力。这是我们下一阶段需要改进的地方,即以人为本的城市化。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马向明说,广东的很多公共空间建设借鉴了各地的经验。比如广东过去曾经向中国香港学习,最早的一批工业园区都是从香港学来的。后来学习范围更广,比如广东近年小有成就的绿道,当时大家看到城市边缘地区的打工者没有更多的公共空间,于是借鉴了美国的城市修建慢行径,最终获得了成功。

但是马向明说,过去借鉴时对当地的做法理解还不够透彻,导致了一些问题产生。比如在借鉴香港过程中,只学习了香港的高容积率,没有看到香港有60%的地是郊野荒原,20%是高容积率开发的,达到一个平衡。因此在将来借鉴外地方案时,应该更全面地理解当地做法,分析当地做法的背后原因。

附件下载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 gzsdfz.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广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020-83501579(信息资料处)

地址:广州市下塘西路447号 邮政编码:510091 电子邮箱:gzsdfz@gz.gov.cn

ICP备案号:粤ICP备09204806号-1 网站标识码:4401000003

广东广州

自2017年来您是本站第21292位访问者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501号